私域流量的建置!!
電商從原本的拍賣平台,到FB社群的廣告模式可以精準投放後,進入品牌電商自架站導流轉換的時代,靠FB的精準投放去找轉換,成效型廣告大爆發。
經過幾年時間,無論是廣告疲乏,或者詐騙橫行,大平台崛起,隱私權關係,導致精準的廣告成效慢慢不在,轉換成效越來越差,直接轉換效益越來越差,開新成本越來越高,紅利流逝。
我覺得核心重點還是回歸到怎麼建立私域流量+CRM+提升LTV這三件事上。
1.私域流量:要建立自己的精準流量池。
把受眾拆解成三部分:
不精準受眾(大平台)
潛在購買受眾(導入line@)
已購買受眾(導入line@)
其實也是漏斗概念,前端不精準受眾還是要從大流量平台來,從大流量平台來將漏斗最上方打開,引導到第二層。
第二層可以是導進Line@做私域,或者拿到會員名單(未購買)利用再行銷去做。
用廣告做RT還是會受到FB廣告成本上升的關係轉換成本提高。
相較之下Line@反而好用,用Line@來裝潛在顧客群算是個不錯的載具。
但我覺得要思考的是「怎麼確認是有購買意願」這件事。
像我們Line@進來有三個管道:
1.網站頁面放一張不會網站訂購可以加入Line@,客服可以協助訂購。
2.網站放客服連結導Line@
3.購買通知信附上Line@
做這樣的機制可以確認進入Line@這個渠道的顧客群要嘛就是有購買意願遇到問題,或者是已經有購買的人。
Line@在收取訊息費後洗掉了大量的使用者,因為很多小店家停留在免費思維,不願意付費購買訊息費,所以相對性的對TA干擾性會比以前少非常多,觸及可以拉高,再加上前端如果有做導入篩選,相對精準的狀況下,開訊率跟轉換率會相對高很多。
第一層用廣告去篩名單,一部分做直接轉換,一部分往私域導。
以目前的廣告狀況,要做到第一單就賺錢的機率越來越低,因為廣告成本越來越高,所以還是要搭配CRM跟提高LTV的策略去做。
但要做CRM跟提升LTV的前提下,其實重點不是廣告策略,而是商品策略與價格策略。
商品是否有回購性,去化時間,單筆客單價。
縮短回購週期一定是跟需求有直接的關聯性,如果消費者一年只有一次需求,那就是在跟眾多的廠商搶那一次的需求。
我覺得現在的思維要回過頭來思考消費者的需求情境,用不同的消費者需求情境回過頭來去設定商品組合,做商品開發。
舉個例子:我們平常實體有早餐的剛需,端午節有端午節的需求,年菜有年菜的需求,冬天有火鍋的需求。
從末端的消費者需求與情境切割,回過頭來做商品開發,商品組合,縮短消費週期,提升商品去化時間,降低消費者購買壓力,在這樣的前提下,才有辦法發展CRM跟提升LTV這兩件事。
也就是說,當從第一單很難賺錢的狀況下,爆品策略慢慢的行不通,高回購型的商品策略慢慢會起來。
前端靠廣告把漏斗打開,中端靠私域流量建立渠道,末端從消費者需求切割建立商品鍊,操作CRM跟提升LTV,才比較有辦法從現有的市場上存活下來。
小小心得,參考參考。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