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局
創業14年快15年了,這快15年的歲月中,持續在做一件事,就是打破素食產業的既有命運。
我一直不覺得素食市場小,這一路一直在找整個產業的問題,然後不斷的去破解一些方法,就像打遊戲研究破關一樣。
最近從玩遊戲中發現了自己一個特質,很喜歡研究遊戲玩法,然後找到一些快速練功的破解方式,然後跟團友說要怎麼練功,玩了兩三個遊戲都是這樣。
從當初看到為什麼沒有素食早餐的連鎖出發開始做得來素這個品牌,我發現了十幾年前的素食都停留在宗教素,大家吃素做素食都是為了發心,那時候的素食大部分就是自助餐跟麵攤這一類的剛需性型態,但對於那時才20幾歲,吃慣速食的年輕人來說要我這樣吃素實在有點硬...
所以我們從速食早餐出發,想說做點不一樣的改變。
當先行者一定是不容易的,從原料取得就是大問題,葷食早餐隨便南北雜貨拿料都拿得到,素食早餐因為沒有人做,沒市場,供應鏈沒有針對這塊市場去開發符合成本,規格,口味的原料,所以一開始光要把產品面開發齊我們就要從原料著手,花了非常非常多的時間一家一家廠商的去溝通,尋求願意協助我們開發原料的廠商。
這過程大概就花了6年左右,我們才把相關的原料,口味,成本都掌握到,是個很熬的過程。
但其實我們發現真的阻礙的不只是原料這件事,其實整個素食產業針對「商業化」這件事還是比較弱的,早期因為大家都是發心發願做素食,也多經營者甚至覺得沒賺錢也沒關係,可能也是因為宗教的關係,認為賺錢是罪惡,所以商業化的程度並不高,停留在用很傳統的服務方式上,但這樣的方式就比較難去擴張市場。
看到這個破口,這十幾年來我也一直在研究商業思維跟模式這件事,希望能找到一個破局點來解這個局,因為這樣才能達到我們一直想要做的「讓素食更方便」這件事。
不能只是發心去做而已,我覺得應該建立一個更健康的商業環境,讓想投入的人能賺到錢,或者是讓想從事素食產業的人能有個發展前景,唯有這樣整個產業才會動起來,才會有更多的人才投入,有更多有能力的人投入,整個產業就比較能翻轉。
這10幾年的時間,我們也一直在轉型,用更符合時代的方式去服務市場。
從一開始的餐車到店面,店面到連鎖,這算是一開始就設定好想要走的方向,也是餐飲的發展模式。
但後來我們發現,做加盟連鎖做了十幾年,發展實在緩慢,如果要嚴格篩選加盟對象,那能符合標準的人不多,自然展店的速度不快。
展店快可能篩選的對象沒辦法這麼要求,在管理上要跟上也要花很多心力,大概十年的時間緩慢前進,後來慢慢的改變商模,往電商的方向走。
電商能服務我們經營很久但還沒成為顧客的粉絲,電商能為現有的加盟店做導流,電商能讓我們先累積素食者名單,在未來開店上能讓成功率提高,慢慢的我們開始進行O2O的經營模式運作。
但做電商也不容易,為了不跟線下店衝突,我們不是直接把原本開發出來的原料往線上賣,而是重新找線上需求,重新定位,重新開發適合宅配模式的商品,然後從新的定位去延伸整體戰略,最終與實體模式進行結合,發揮綜效。
這一段路並不好走,等於重新創一個業的概念,只是用著同品牌去服務。
再來有一個很大的改變是來自於工廠。
我們有自有工廠,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改變生產方式跟生產品類。
講一個比較大的改變,這個改變大大提升我們的稼動率還有整個產銷鏈的應用方式。
過去的生產模式是工廠的人員幾個人只會做A產品,幾個人只會做B產品,幾個人專做C產品,然後每天可能生產個一兩樣商品,各自做各自的品類。
但這樣會遇到一個問題,當我們在做一檔活動,針對一個產品在衝刺時,就會有量能跟不上的問題發生。
所以後來我們就改變生產模式,讓所有的工作人員學會所有的商品製作。
想當然初期一定會遇到有人不願意改變,我做什麼做習慣了,為什麼還要學新的產品作法??於是就開始汰舊換新,這就是要去做的方向,不適者淘汰。
度過一段陣痛期後,內部製造人員所有品類都會製作,所以排程上就可以做整個月的銷售預估跟生產預排這件事。
前端我們讓銷售的數據能夠及時,然後再預估一個檔期的銷售量後丟給生產去排程,每天能產多少,月最高產值多少這些能預排出來。
但一定會遇到一個問題,就是銷售狀況與原本預估不符。
這時候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產銷都是能自行彈性掌控,如果檔期跑的好,那就開始把後面的生產排程進行改變,把跑得動的商品製作天數拉升來符合產量,如果檔期跑的不如預期,那就降產,讓庫存降低,控制庫存天數讓產品保持新鮮。
這樣的模組建立起來後,我們就能完全掌控產與銷這兩大關鍵,接著就是找檔期需求高的商品來操作。
傳統食品大概10~2月算旺季(比較冷食慾比較大),但我們以前大概2月後工廠的稼動就會變的很低,直到我們找到「素粽」這個品類。
粽子算是端午節必購剛需品,跟禮盒在中秋與過年是強力需求一樣的意思,這種傳統節慶是需求最大的時候,大家一定買,只是挑誰家買。
在「一定買」的需求下,如何被選擇就是末端銷售的操作。
我們做了電商,掌握了自有通路,還有自己的實體店,就容易操作多了,至少我們能利用資源投入來調整銷售。
其實在做端午檔期我還看到一個我們很大的差異,除了我們自有的線上線下通路外,我看見的是要在短期內能掌握銷售量,可以做到預購預產,而且能把這「純手工」的商品大量製作,我們這群經過訓練能做所有商品的生產媽媽就是很大的戰力來源。
我們透過末端的通路掌握,可自行彈性調配的銷售方式,再加上可即時獲得銷售數據進行彈性排程生產的模式,再加上我們有一群可隨時調配商品品類產能的生產媽媽,這造就了我們過去三年能快速增產,然後檔期過後做到沒有庫存最大的差異化模式。
所以開始了一連串的操作,每年設定一開始覺得誇張的目標,然後在產銷不斷溝通與彈性調整模式下,找到了我們能操作的商品。
素粽算是幫我們達到一個新里程碑的商品,很多人因為素粽認識得來素這個品牌,也變成了我們每年最重要的檔期。
這其實才是我真正想做的,利用商業模式來打開素食市場,素食不是沒市場,是沒有找到破局點,一個部分是思維,一個部分是心態,再來就是不斷累積的商業基底。
十幾年來的初衷就是覺得,唯有方便,才有辦法真正讓這個市場做快速的擴充,但要做到方便之前,要先解決每一個環節點的問題,每一個問題其實都不小,所以要花很多心力去破解。
十幾年來都是在做這件事,這件事如果十幾年前說,大家就覺得是一個小毛頭說夢話罷了,但這件事我們做了十幾年,有些成果後來回頭檢視,就是一件不一樣的事了。


 

0 留言